资讯《来福大酒店》:黄轩柳岩诠释癌症旅馆的希望与爱
毒力蛇看电影首页资讯电影资讯《来福大酒店》:黄轩柳岩诠释癌症旅馆的希望与爱

《来福大酒店》:黄轩柳岩诠释癌症旅馆的希望与爱

在被一众癌症患者视为“断头台”的医院旁,藏有他们的一座座“求生岛”。这些医院周边随处可见的小旅馆,空间狭小、价格便宜,患者和家属几乎是它的唯一住客。




近期上映的电影《来福大酒店》将视角对准了这些“癌症旅馆”,放大着这些旅馆中的日与夜、希望与爱。




癌症防控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,2022年全球估计新发癌症病例1996万例,死亡病例973万例,其中我国估计新发和死亡的癌症病例分别为482万例和257万例,分别占全球的24.1%和26.4%。


在如此可怕的一个数字之下,生活着的是一众医院的常客,癌症患者们。尤其在医疗水平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进步下,需要永生治疗的“不死癌症”患者越来越多,甚至已经达到千万的量级。



这意味着这些患者和家属在每次就近就医时,一旦没有空余病房,他们就必须投靠“经济适用型”——医院附近的癌症旅馆。所以这些癌症旅馆的存在,其实是以民间力量在填补社会福利救济的不足。


除了解决癌症患者和家属们在物质上的困境外,癌症旅馆还充当着他们的“情绪出口”,扮演着专属于癌症患者们的“信息公告板”。



在这一片狭小的空间里,充斥着整座城市中浓度最高的癌症患者,他们也是最懂彼此的人,懂彼此对疾病和未知的害怕,懂彼此积蓄已久的寂寞,懂彼此难以疏解的压力……所以在癌症旅馆中,他们常常自发性地聚集起来,或唱歌,或跳舞,亦或仅仅是坐在一起晒晒太阳,当做他们在这场旷日持久的“战争”中最大的慰藉。



同时,这些最了解医院和癌症的人们,也在这里交流着如何挂号,如何更快预约到最对症的大夫,为千里迢迢奔赴医院的新病人、老病友们提供了一个抱团取暖的“求生港”。



但以上这些往往都是作为社会新闻的素材,出现在各大新闻报道中,当它们将作为电影出现,是否值得拍,又该如何拍呢?


首先毫无疑问,它一定值得拍。它关照的是社会中非常庞大的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群体,癌症患者,这一视角本身就极具人文关怀,另外,每天发生在癌症旅馆中的生死故事,也是极具戏剧张力的。


其次,《来福大酒店》围绕着“病友”和“家属”这两个在以往的疾病题材中关注鲜少的群体,着重添了几分笔墨。



什么是病友,这个友字极其重要。病友知道许多病人无法向家人吐露的心声,病友是最能和病人共情的朋友。正如影片中柳岩饰演的马小琳,她既是“病友之家”的牵头人,也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,她因为懂癌症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在何处,所以放弃了医院旁这座饭店的拆迁款,在医院旁开启了这间“癌症旅馆”,为更多患者和家属续起生命的火苗。




什么是患者家属,是打着引号的“患者”。在医院里,落泪更多的不是患者,而是患者家属,如果说患者在面临着肉体之痛,患者家属的情感病痛不会比肉体的阵痛轻松。



比如影片中被称为“毛抠抠”的毛会计,对自己抠抠搜搜的,但是对家人治病绝不放弃。但当他的母亲想要放弃癌症治疗时,他最后的坚强防线还是溃堤。



但这部影片绝对不是仅仅面向癌症患者和家属的,对于幸运的普通观众,这部影片的故事精髓是——生命穿梭,人生更迭,如何更好地活?



影片中黄轩扮演的李清让是一个健康的人,但当他跟随马小琳越发了解生命和病痛,越了解身边遭遇不幸之人的努力,他才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发现了自己不懂珍惜,发觉了自己不懂如何更好地活。



所以,如果你爱生活,爱生命,一定要走进影院观看《来福大酒店》。人有生老病死,也有笑脸常绽,它如一场关于生命和时间的纪实,也如一首关于成长的赞歌,更如它的英文片名《Life Hotel》那般,关乎生命之花的再次绽放。


本文由毒力蛇影院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卡劳利家族来信了!《唐顿庄园3》2025年秋季上映
下一篇
百位影评人见证 2024上半年哪部佳片深得你心?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